《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薛燕红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编辑推荐:教学目标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先进,反映了物联网工程的最新发展。教学模式完善,提供了配套的教学资源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 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发展简史1.1.1 概念的提出1.1.2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和现状1.1.3 物联网的定义及特征1.2 物联网的未来1.2.1 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1.2.2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1.2.3 物联网与百姓生活1.2.4 物联网与各行各业1.3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1.3.1 安全问题1.3.2 技术标准1.3.3 商业模式1.3.4 支撑平台1.3.5 关键技术1.3.6 政策、协调、示范1.3.7 成本矛盾1.3.8 行业应用和产业链问题1.3.9 IP地址问题1.3.10 知识产权1.3.11 终端问题第2章 物联网体系结构2.1 物联网技术架构2.1.1 物联网技术架构模型2.1.2 物联网体系的特点2.1.3 物联网、传感网和泛在网的关系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2.1 信息感知层关键技术2.2.2 物联接入层关键技术2.2.3 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2.2.4 技术支撑层关键技术2.2.5 应用接口层关键技术2.3 物联网标准化工作2.3.1 国内外物联网标准机构简介2.3.2 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2.3.3 物联网总体标准化2.3.4 泛在网标准化2.3.5 数据采集技术标准2.3.6 WSN及ZigBee相关标准和协议2.3.7 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标准ZigBee2.3.8 网络支撑技术领域标准2.3.9 ISA100的标准化2.3.10 WirelessHART的标准化2.3.11 IEEE1888第3章 信息感知层3.1 自动识别技术3.1.1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3.1.2 生物识别技术3.1.3 磁条(卡)和IC卡识别技术3.1.4 图像识别技术3.1.5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3.1.6 条码技术3.1.7 射频识别技术3.2 传感器技术3.2.1 传感器概述3.2.2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3.2.3 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3.2.4 传感器的特性参数3.2.5 新型传感器介绍3.3 条形码技术3.3.1 条形码概述3.3.2 条形码的识别原理3.3.3 条形码技术的优点3.3.4 条形码的结构及其扫描3.3.5 条形码的编码规则和方案3.3.6 条形码的制作3.3.7 二维条形码3.4 RFID3.4.1 RFID技术的概念与特点3.4.2 RFID技术的原理和分类3.4.3 RFID关键技术3.4.4 RFID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3.5 产品电子编码3.5.1 EPC概述3.5.2 EPC/RFID物品识别的基本模型3.5.3 EPC/RFID与条码技术3.5.4 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应用展望3.6 MEMS技术3.6.1 MEMS的基本概念3.6.2 MEMS技术的特点3.6.3 MEMS分类3.6.4 MEMS发展历史3.6.5 MEMS的相关技术3.6.6 MEMS的发展前景3.6.7 MEMS的发展趋势3.7 GIS系统3.7.1 GIS系统概述3.7.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3.7.3 GIS的地理信息构成3.7.4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3.7.5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3.8 GPS系统3.8.1 系统概述3.8.2 定位原理3.8.3 GPS系统的特点3.8.4 GPS系统的构成第4章 物联接入层4.1 无线通信与无线网络4.1.1 无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网络概述4.1.2 IEEE802.1 5.4 标准4.1.3 IEEE802.1 14.1.4 无线城域网WiMAX4.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4.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4.2.2 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4.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4.2.4 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4.2.5 传感器网络结构4.3 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与组网技术4.3.1 物理层4.3.2 MAC协议4.3.3 路由协议4.4 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4.4.1 时间同步机制4.4.2 定位技术4.4.3 数据融合4.4.4 能量管理4.4.5 安全机制4.5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开发基础4.5.1 仿真平台和工程测试床4.5.2 网络节点的硬件开发4.5.3 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第5章 网络传输层5.1 MPLS5.1.1 MPLS概念5.1.2 MPLS体系结构5.1.3 MPLS的优点5.1.4 MPLS的应用5.1.5 LDP协议简介5.1.6 流量工程与MPLSTE5.1.7 MPLSL2VPN5.1.8 MPLSL3VPN5.2 3GPP5.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5.2.2 3G主流标准简介5.2.3 3GPP核心网络发展概述5.2.4 3GPPR99核心网络技术5.2.5 3GPPR4核心网络技术5.2.6 3GPPR5核心网络技术5.3 3GLTE4G5.3.1 3G5.3.2 LTE5.3.3 4G5.4 移动互联网5.4.1 移动互联网概述5.4.2 移动互联网、3G与物联网的关系5.4.3 移动互联网的热点及关键技术5.4.4 移动互联网技术框架5.5 移动性管理5.5.1 移动性管理概述5.5.2 移动性管理的目标和技术5.5.3 GSM系统移动性管理5.5.4 “3G”移动性管理5.6 IPV6技术与物联网5.6.1 IPv4的局限性5.6.2 IPv6简述5.6.3 IPv6地址和路由技术5.6.4 IPv6功能5.6.5 IPv4、IPv6的过渡技术5.6.6 IPv6的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5.7 下一代网络NGN5.7.1 概述5.7.2 NGN的网络构架5.7.3 NGN网络系统QoS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5.7.4 支撑NGN系统的主要技术5.7.5 融合接入网络技术与NGN5.7.6 国外研究机构的研究进展和趋势第6章 技术支撑层6.1 物联网的计算工具6.1.1 计算技术发展趋势6.1.2 我国高性能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6.1.3 普适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6.2 海量信息存储6.2.1 网络存储技术6.2.2 数据中心6.2.3 Hadoop6.2.4 云存储6.3 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6.3.1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6.3.2 数据挖掘技术6.3.3 机器学习6.3.4 人工智能技术6.3.5 智能决策系统6.4 搜索引擎6.4.1 搜索引擎简介6.4.2 搜索引擎的组成及工作原理6.4.3 人肉搜索引擎第7章 应用接口层7.1 行业运营平台7.1.1 现有业务体系面临的问题7.1.2 业务平台的需求分析7.1.3 业务平台体系结构7.2 物联网网络管理技术7.2.1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其特点7.2.2 物联网网络管理的内容和管理模型7.2.3 物联网网络管理协议和应用7.3 专家系统7.3.1 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7.3.2 医疗诊断专家系统MYCIN简介7.3.3 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7.3.4 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第8章 物联网安全8.1 物联网安全的特殊性8.1.1 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的安全风险8.1.2 物联网安全的特殊性8.1.3 影响信息安全的其他因素8.1.4 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技术8.2 物联网分层安全机制8.2.1 信息感知层安全机制8.2.2 物联接入层和网络传输层安全机制8.2.3 技术支撑层安全机制8.2.4 应用接口层安全机制8.3 物联网面临的其他威胁8.3.1 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风险8.3.2 WLAN面临的六大风险8.3.3 IPv6面临的四类风险8.3.4 传感器网络面临的威胁8.3.5 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安全威胁分析8.3.6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安全威胁分析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