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物联网理论与技术(第2版)》 杨刚, 沈沛意, 郑春红, 等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系列教材:物联网理论与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司、研究所的开发人员、技术管理者及物联网技术研究者的参考书。
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物联网是什么 1.1物联网的概念 1.1.1相关背景 1.1.2概念的提出 1.1.3物联网四种支撑技术与业务群 1.2各国对物联网的关注 1.2.1美国的“智慧地球” 1.2.2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 1.2.3日韩的u计划 1.2.4中国的“感知中国” 1.2.5“智慧地球”和“感知中国”的简单比较 1.3物联网、互联网、泛在网 1.3.1物联网的传输通信保障——互联网 1.3.2物联网发展的方向——泛在网 1.3.3未来趋势——网络融合 1.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 2.1感知层 2.1.1RFID技术 2.1.2WSN 2.1.3ZigBee技术 2.1.4纳米技术 2.1.5嵌入式技术 2.2网络层 2.2.1IPv6技术 2.2.2Wi—Fi技术 2.2.3WiMAX技术 2.2.43G技术 2.3应用层 2.3.1M2M技术 2.3.2云计算技术 2.3.3数据挖掘技术 2.3.4中间件技术 2.4物联网其他体系架构分层方式 2.4.1IBM提出的八层架构 2.4.2EPC架构 2.4.3四层架构 2.4.4基于业务流程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2.4.5五层架构 2.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自治与协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 3.1协同 3.1.1协同任务分配 3.1.2协同信息处理 3.1.3协同信息传输 3.1.4协同资源分配 3.2自治 3.3自治与协同的关系 3.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数据融合 4.1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 4.1.1数据融合的定义 4.1.2数据融合的分类 4.1.3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 4.2数据融合的结构和模型 4.2.1基于信息的模型 4.2.2基于任务的模型 4.2.3基于角色的模型 4.3数据融合技术与算法 4.3.1基于估计的数据融合算法 4.3.2基于规则推理的数据融合算法 4.3.3基于认知模型的数据融合算法 4.4结合数据融合的路由技术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物联网安全 5.1物联网安全特点 5.1.1可跟踪性 5.1.2可监控性 5.1.3可联接性 5.2物联网传统安全问题 5.2.1移动通信的安全问题 5.2.2信号干扰 5.2.3恶意入侵与物联网相整合的互联网 5.3物联网特殊安全问题 5.3.1RFID系统安全问题 5.3.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 5.3.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 5.3.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 5.3.5加密机制安全问题 5.3.6隐私安全问题 5.4物联网安全中间件体系结构 5.4.1密码服务 5.4.2认证服务 5.4.3安全应用 5.5物联网安全技术分析与解决 5.5.1密钥管理机制 5.5.2数据处理与隐私 5.5.3安全路由协议 5.5.4认证与访问控制 5.5.5入侵检测与容侵容错技术 5.5.6决策与控制安全 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能源优化机理及资源分配 6.1物联网能源技术革新 6.1.1物联网与低碳经济 6.1.2能源物联网技术 6.1.3基于物联网的能源管理方案 6.2物联网系统能源优化与资源配置 6.2.1感知环节优化 6.2.2传输环节优化 6.2.3处理环节优化 6.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医疗物联网 7.1远程医疗 7.1.1系统架构 7.1.2业务分类 7.1.3基本实现方案 7.2体域网(BAN) 7.2.1体域网的概念 7.2.2BAN关键技术 7.2.3BAN未来展望 7.3物联网其他应用 7.3.1智能电网 7.3.2智能交通 7.3.3智能物流 7.4发展思路 7.4.1医疗物联网机遇与挑战 7.4.2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观 7.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物联网的开放性问题 8.1物联网之红海和蓝海战略 8.2海计算与云计算 8.2.1云计算的雏形 8.2.2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8.2.3云计算组成架构 8.2.4云计算服务模式 8.2.5云计算的应用 8.2.6云计算的优缺点 8.2.7海计算 8.2.8海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与联系 8.2.9“云”和“海”结合 8.3人工智能 8.3.1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8.3.2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8.3.3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法 8.3.4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与应用领域 8.3.5人工智能的不足 8.4物联网标准 8.4.1物联网标准发展现状 8.4.2掌握国际话语权 8.4.3物联网大集成应用的核心——数据标准 8.4.4中国的对策 8.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